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书评 >> 正文 >> 正文

读完聊斋叶生,我理解了明清科举为何一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4/4/10
北京手术治疗白癜风费用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31/5416226.html

1、县官与落魄书生的友情

叶生是淮阳人,文章辞赋写得无比出色,被时人称颂。无奈他科场运气不佳,每一次考试都名落孙山。这一年,淮阳县来了个叫丁乘鹤县官,他偶然读到叶生的文章,十分钦佩惊奇。一见之下,叶生的言语才华更是让他十分喜欢,于是便请叶生来到官署居住读书,还时常给他钱粮养家。

因为丁乘鹤在学使面前称颂叶生的文章出色,所以叶生顺利地考中了秀才。不久叶生去参加举人考试,考试结束后,丁公读叶生在考场写的文章,觉得真是太好了,情不自禁击节赞叹。无奈叶生就是没有这个命,他再一次落榜。看榜归来,叶生无比失望沮丧,他不仅为自己落第难过,更觉得对不起知己丁公的期待。他变得形销骨立,痴痴呆呆。丁公听说后,忙将叶生请来,百般安慰鼓励他,叶生唯有流泪不已。丁公告诉叶生,等自己在这里任期满了,便带着他北上京都,另寻出路。

叶生感激涕零,告辞回家后,便闭门不出。也许是屡试不第的郁闷,也许是愧对知己的压抑,叶生不久就病倒了。丁公知道后,时常遣人来慰问,无奈叶生却是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恰在这时,丁公因为得罪上司被免官,他特意写信给叶生,说自己在等他,“足下朝至,则仆夕发也”(您早晨来,我们晚上就出发)。叶生在病床上读到这封情致殷殷的信,流泪不已。然而他只能告诉送信人说,我实在病得厉害,请丁公先走吧,别等我了。可丁公太喜欢叶生了,还是不忍心走,还是等着他。

过了数日,忽然听到仆人来报信,说叶生来了。丁公大喜,赶忙出来迎接问候。叶生说,因为我的病,让您久等,我实在于心不安。幸好今天可以跟您一起走了。丁公很高兴,带着叶生一起回到故乡。他让自己的儿子拜叶生做老师,每天住在一起,向叶生请教学习。

这一对地位悬殊、却因文相识的知己,终于过上了朝夕相处的读书岁月。

2、屡次失败的老师,却让学生作弊成功

丁公的儿子名叫丁再昌,这一年16岁,还没有学会作文。不过他很聪明。叶生的教导和自己努力下,不过一年便落笔成文,能写出漂亮的文章了。不久,丁再昌就考中了秀才。在他举人考试前夕,叶生将自己准备考举人写下的八股文章都抄录给他,让他诵读熟记。叶生考试很失败,做老师却是无比成功。他押的题全对,而丁公子便用叶生的文章作弊,一举夺魁。

丁公眼见自己儿子中了举人,对叶生说,您不过是随便一点才华,便让我儿子考中成名,而您却寂寞无名,真是太不公平了!叶生此时到变得无比豁达了,他说,这都是命啊!不过托公子的福气,让我的文章扬眉吐气。并且让天下人知道,我考不中,不是因为文章不好。更重要的是,我还遇到您这样的知己,今生无憾了。

叶生虽然自己已经想开,但丁公却还是心意难平。他劝叶生回家,继续自己考举人。可叶生却不愿意回去,只想与丁公在一起。丁公不忍强迫叶生,便叮嘱儿子到京城后,给叶生捐个监生,这样他就不必再回乡考试了。

丁公子运气逆天,他不久就考中进士并做了官。随即带着老师叶生一起赴任,送他到国子监读书。一年后叶生终于考中举人,恰好丁公子被任命到河南做官,他对叶生说,先生,这里离您的家乡不远,你可以衣锦还乡了。

叶生也很开心,于是便奔家乡而来。

3、原来我已经成了鬼

隔了数年的光阴,叶生再回家乡,发现自己门前已经萧条残破,不觉悲从中来。他推门走进熟悉的院子,正好遇到拿着簸箕走出的妻子。妻子一见叶生,当即扔下簸箕,满脸惊恐地往回跑。叶生不解妻子为何这般表现,他凄然道,我已中举成为贵人,不再是昔日潦倒落魄的穷书生了。我们分别不过三四年的时间,你怎么就不认识我了?

妻子惶恐道:夫君您已经早就死了,还说什么贵人不贵人呢?因为没钱,所以还没能安葬夫君。我们的大儿子已经成人,正要选墓地给您下葬,您就,别再来吓唬我们了!

叶生听了妻子的话,恍然有悟,无比感伤惆怅。他缓缓走进屋中,看到自己的灵柩安然存放,立刻扑倒在地。妻子追来查看,只见他的衣帽委地,人已经无影无踪了。这时他们的儿子放学归来,得知此事,与母亲一起抱衣痛哭。他们询问跟随而来的丁家仆人,才知道叶生这些年的一切——他魂追知己,终于心愿得偿。

仆人回报丁再昌,丁公子亦是又难过又叹息。他亲自前来拜祭,并出钱安葬了老师。后来他又资助叶生的儿子,提携他考中了秀才,以慰叶生在天之灵。

4、我忽然有点理解了明清科举为什么要写八股文

这是《聊斋志异》中的“叶生”,一段让人无比感伤的故事。

叶生空有横溢才华,无奈运气不佳。同样的文章,在丁公子笔下就能一举成功,金榜题名。而自己本人写了,在考场上却是无声无息,名落孙山。这也许就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无奈吗?以文章排优劣,以文章定名次,而千人千眼,不同的考官有不同的视角,自带不同的评价标准,便是没有舞弊受贿,也必然有不同的好恶取舍。就像现在网上的爆文,哪有几篇能够一致叫好?总有针锋相对的观点,总有完全不同的立场,根本就说不清

于是,忽然就有点理解了明清科举考试,为什么一定要写八股文?无论如何,八股文有个基本的模式,有个大概的范围,虽然这样禁锢了考生思想,但起码评价起来还有一点差不多的标准——虽然这个标准也是因人而异,但到底比天马行空的文章更多一点规范。便如我们今天的高考,有多少人呼吁取消高考就有多少人反对,因为高考固然让孩子成了为做题机器,但无论如何还是目前最公平的选拔方式,否则寒门学子就再无上升途径……

虽然八股文已经是那个时代最公平的考试了,但具体到每个个体,还是不一样。很多人像叶生一样,总是屡试不第,备受打击。比如《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他自己的科举之路便走得十分艰难。虽然早早考中了秀才,却始终没能考上举人,直到年过古稀才得到了一个“贡生”的身份。所以,叶生委屈抑郁,也是作者自己的委屈抑郁——无论怎么努力就是考不上。叶生沉湎在这份压抑中,连自己做了鬼都忘记了。不过蒲松龄却超越了他笔下的人物,为我们留下了伟大的《聊斋志异》。在他的那个时代,他不算是人生赢家;可置于历史,他完胜无数科举成功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sp/132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