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图片来自网络)
同时,鬼故事是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的显性表征。利玛窦、汤若望等早期西方传教士初来乍到,除了建筑、人口和筷子之类,震撼至深的是中国人居然“信鬼胜于信神”。何也?这却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道明的。我们古人之所以信鬼的主要原因,大抵是没有产生“原生态”的现代宗教——“一神教”。这不仅是多神论赖以长久存在的主要原因,而且也是巫文化得以残留的重要因由。一切宗教皆来自于巫,一切宗教也都是由神话传说演化的。奇怪的是,中华民族又是个早熟的民族,其文字的使用和历史意识的形成一方面保证了文化的理性和赓续;另一方面却也因文字和历史书写掌握在代表统治阶级的极少数人手中而使民间传说不得不与之分道扬镳、另辟蹊径,并润物无声地潜入集体无意识中。它深深地扎下根来。这是现代文化人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和成果之一。从列维-斯特劳斯到布留尔再到弗莱,原始心理、原始经验一直为人类学家所津津乐道。(《画皮》的插画,图片来自网络)
再则,《聊斋志异》的一些故事被反复搬上银幕,这本该诱发阅读兴趣。但其中的悖论却是影视作品先入为主,倩女成了王祖贤,书生成了张国荣“哥哥”;或者《画皮》中的各色演员。文学作品一旦被影像定格,一些人也便不再阅读原著了。这是现代大众传播方式对经典阅读的最大挑战。如今,电子产品铺天盖地,一方面图像和影像阅读几乎成为大众接受信息的唯一介质;另一方面当经典的传播空间表面上被无限放大的同时,也大大压缩了人们阅读原著的可能性。用麦克卢汉的话说,“媒介即信息”。但我们需要的仅仅是铺天盖地、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吗?于是,经典的逻辑在人为地褪色,并淡出我们的生活。唯其如此,我们也才更要拥抱大家、守护经典,分享阅读的经验,尤其是同我们的孩子分享阅读的欢愉。(本文节选自丁帆、陈众议主编“大家读大家”丛书第三辑——《说不尽的经典》,陈众议著。作家出版社出版,江苏明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策划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10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