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译文 >> 正文 >> 正文

陈众议为什么女鬼总是爱上书生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2/3/3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专科医院 http://www.paisufa.com/m/
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在这个AlphaGo(阿尔法围棋)可以轻而易举地战胜围棋高手、战胜法律精英并能作诗谱曲的今天,在人类即将拥有各色机器人、定制太太或者丈夫的明天,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指望自己的呢?也许只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和喜怒哀乐了吧?!无论如何,AlphaGo不能替你喜怒哀乐。所谓感动在己,这恐怕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只不过生活带来的七情六欲往往代价沉重,唯读书是极少数不需要太多付出,却可以使人获得丰厚的回馈和感受的物事。根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的抽样调查,《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都上了“死活读不下去”的图书榜单,而且《红楼梦》位列榜首。我不知道这能否代表我国读者的阅读现状,也不知道它是否可以代表八〇后、九〇后乃至〇〇后的审美取向。但无论如何,社会学意义上的定性定量分析并非毫无价值,全民阅读情况也并非不再堪忧。我想,夏志清、顾彬等西方汉学家所谓的“太啰唆”,刘再复先生等人的“双典批判”和周星驰等的大话戏说或许只是导致部分人等读不下去的浅层因由,而市场和资本的诱导也许才是问题的首要症结。其实,较之于四大名著,《聊斋志异》的普及程度恐怕更高更广,至少在国外是如此。从博尔赫斯那样的大作家到一般文学爱好者,鲜有不知道“女鬼故事”——《聊斋志异》的。而他们面临的共同疑问是:为什么女鬼总是爱上书生。哈哈,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书是由书生书写的。这有点像脑筋急转弯。但真正的问题是,鬼故事原是口口相传的民间奇谈,设或说书人是广义的书生,那么行走天下的商人和日行百里的镖头们远比“三年一赶考,考场满青草”的书生遭遇鬼狐的概率大得多。因此,还得有个解释:书生们压抑的“力比多”必须借助美丽的孤魂野鬼得以释放。于是,商人、镖头及各色行者和江湖人等只能悻然让位。

(利玛窦,图片来自网络)

同时,鬼故事是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的显性表征。利玛窦、汤若望等早期西方传教士初来乍到,除了建筑、人口和筷子之类,震撼至深的是中国人居然“信鬼胜于信神”。何也?这却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道明的。我们古人之所以信鬼的主要原因,大抵是没有产生“原生态”的现代宗教——“一神教”。这不仅是多神论赖以长久存在的主要原因,而且也是巫文化得以残留的重要因由。一切宗教皆来自于巫,一切宗教也都是由神话传说演化的。奇怪的是,中华民族又是个早熟的民族,其文字的使用和历史意识的形成一方面保证了文化的理性和赓续;另一方面却也因文字和历史书写掌握在代表统治阶级的极少数人手中而使民间传说不得不与之分道扬镳、另辟蹊径,并润物无声地潜入集体无意识中。它深深地扎下根来。这是现代文化人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和成果之一。从列维-斯特劳斯到布留尔再到弗莱,原始心理、原始经验一直为人类学家所津津乐道。

(《画皮》的插画,图片来自网络)

再则,《聊斋志异》的一些故事被反复搬上银幕,这本该诱发阅读兴趣。但其中的悖论却是影视作品先入为主,倩女成了王祖贤,书生成了张国荣“哥哥”;或者《画皮》中的各色演员。文学作品一旦被影像定格,一些人也便不再阅读原著了。这是现代大众传播方式对经典阅读的最大挑战。如今,电子产品铺天盖地,一方面图像和影像阅读几乎成为大众接受信息的唯一介质;另一方面当经典的传播空间表面上被无限放大的同时,也大大压缩了人们阅读原著的可能性。用麦克卢汉的话说,“媒介即信息”。但我们需要的仅仅是铺天盖地、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吗?于是,经典的逻辑在人为地褪色,并淡出我们的生活。唯其如此,我们也才更要拥抱大家、守护经典,分享阅读的经验,尤其是同我们的孩子分享阅读的欢愉。

(本文节选自丁帆、陈众议主编“大家读大家”丛书第三辑——《说不尽的经典》,陈众议著。作家出版社出版,江苏明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策划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10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