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译文 >> 正文 >> 正文

浅析明清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鬼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4/1/14

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时期,明清小说不仅质量高,而且种类丰富,在继承了前人的基础上也有了自己的发展,而这么多的小说之中有一种小说更是在这个时代艺术成就达到了顶峰,那就是——志怪小说,很多人都以为志怪小说是明清的产物,但是这个种类的小说很早就出现了,现在史学界一致认为志怪小说最早产生于魏晋南北朝。

在明清之前的有名气的志怪小说有很多,就比如说晋朝干宝的《搜神传》,或者是成书于唐朝的《酉阳杂俎》。但是有两本清朝的志怪小说才是真的将这个种类类的小说推上了最顶峰,其中一本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而另一本则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虽然这两本书都是属于志怪小说这一类的,但是究其根本,这两本书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每本书都有着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所以一本是以一个才子的角度来写的,是有着一定文学性质的,而另一本则更像是一本陈述性的小说集,不过不得不说,无论是《聊斋志异》还是《阅微草堂笔记》两本书的文学价值都很高,这是因为他们二人的笔力极佳,也正是因此,他们才能够自由的去选择自己所写的内容,并且还能够虚构,从而成就了这两本小说。

想要比较这两本书的不同,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在于要先知道这两本的不同。虽然同为志怪小说,但是《阅微草堂笔记》其实是在《聊斋志异》之后才写的,而且纪昀的儿子很喜欢《聊斋志异》,甚至喜欢到仿照着聊斋写了自己的作品。但是纪昀却并不喜欢这本书,不过这也能够理解,就像是现在的家长也不喜欢自己的孩子玩物丧志。

那为什么纪昀还会写下《阅微草堂笔记》这本书呢?这其实是有两重原因的,第一重原因是因为他想要在文坛之上再度确立自己的地位,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他想要用这本书来针对《聊斋志异》,不得不说,文人的报复心也是很强的。但是可以说,《阅微草堂笔记》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聊斋志异》才存在的,但是它们之间相差的真的很大。

上文已经提到了,这本书一本是从一个才子的角度来写的,而另一本书则是从一个陈述的角度来写的,这是第一重不同,而除了这一层外,这两本书还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

其一是他们二人写作时候的创作观念就不同,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就是把他当做是一本普通的志怪小说来写,很轻松,所以写这本书的时候,他能够随心所欲,将神鬼妖精当做是一个表现的工具;但是纪昀不一样,他首先是一个官员,其次才是一个创作者,因此他是有负担的,他一直在纠结神鬼是否真的存在,而且他还试图去改变志怪小说只是一种“休闲”小说的状态,想要增加小说的实用性,所以说他的创作是局限的,没有蒲松龄的创作的轻松感。

蒲松龄的小说带着文人才子的感觉,而纪昀的虽然同样是志怪小说,却带着一种微浅的说教感,虽然这种说教并不烦人,但是读起来确实是没有蒲松龄所写的《聊斋志异》轻松有意思的。

而正是因为上述的原因,这两本书的主要内容其实也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

首先是《聊斋志异》这本书,这本书更像是之前的一些志怪小说,想象天马行空,但是却不是空想瞎想,这种想象是有着细节性的,在蒲松龄动笔的那一刻,笔下的世界就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而非是一个虚构的世界,蒲松龄就仿佛是剧中人,他相信着自己笔下的人物和鬼神,他笔下的人物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个性;

但是纪昀不一样,他太有逻辑了,在日常生活中有逻辑是一件好事,但是在文学创作之上,尤其是在这样的带着神话性质的小说创造之上,有逻辑并非是什么好事情,他一直在强调这故事的说教性,而忽略了这些小说人物和故事本身就是没有什么逻辑性的,他的创作比《聊斋志异》而言很明显缺乏细节性,这也就导致了整部小说里的人物有些刻板,让人很明显的感觉到他们是虚假的,只是故事而已,而非是活生生的人。而且纪昀还很喜欢把故事里的人物身份标出来,看似完善了人物,但是这和故事又有什么大关系呢?

《聊斋志异》其本身是很有意思的,因为他的评论和故事是分开的,你可以去单独看一则故事不去看评论,评论只不过是一种附庸式的存在,而非最主要的,但是《阅微草堂笔记》不一样,说教性的创作原则在最先就决定了这本书的评论是很多的,而且这本书的评论还经常穿插在故事之中,会打断整个故事的叙述格局,这是一件很让人头疼却无可奈何的事情,而这也注定了《阅微草堂笔记》这本书里的故事无法真正的拆分成一篇一篇的小故事来看,相比较《聊斋志异》可以当做无聊时的消遣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则更像是一本说教书。

《聊斋志异》这本书有着作者很浓重的个人思想感情,这本书是有感情的,是十分感性的,比如说里面的《辛十四娘》《聂小倩》等章节就表现出了妖和鬼也是有感情的,他们也可以是善良的,但是《阅微草堂笔记》却更加的理性,更加的注重于故事的说教性,他不会为了故事里的人物而感怀,所以也就无谓故事是否感人了。

如果非要从艺术上来说,《聊斋志异》绝对是比《阅微草堂笔记》要优秀很多,因为一本书能感动人,很有感染力,而且从故事中来感悟人生而非枯燥的说教,而另一本书却强调理性而缺乏感性,这是文学创作上的大忌。但是如果从创作目的上来看,这两个人都完成了自己的创作目标,也就无所谓优劣了。

参考文献: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的学术思想价值》王培峰

《明清志怪小说序跋三论》张隋全

《幻境异乡·灵异叙事·隐喻思维——聊斋志异审美意识系统论析》杨明刚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13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