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影响 >> 正文 >> 正文

徐老师三乐作文10药到病除,圣手诗医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1/8/9
怎样变“作文苦”为“作文乐”?中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得高分!这是学生、老师、家长经常思考的问题,迫切解决的问题!作文,在中考、高考中,占分比例很高!在考研、考博、公务员考试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选拔高级人才的考核中,更有“一文定乾坤”之说。中小学时代,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最佳时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本平台特邀徐向东教授开设三乐作文专栏,持续刊登如何写作文的经验和体会。三乐作文,是徐老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的创造。所谓三乐:1、乐作文——喜爱作文训练,兴趣盎然乐!2、作乐文——选对作文内容,倾吐心声乐!3、作文乐——逐步写好作文,享受成功乐!在精准辅导中学生中,取得了三乐成果:1、作文困难户,摆脱“作文难”,得高分,脱困乐!2、作文瓶颈户,突破“平均分”,得高分,破颈乐!3、作文高分户,恰当“防意外”,得高分,稳高乐!在教学效果考核中,产生了三乐标准:学生满意乐;老师满意乐;家长满意乐。三乐作文训练,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徐老师三乐作文》专栏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请同学们,家长朋友们积极参与专栏活动,及时提出问题,提供信息,丰富专栏内容,齐心合力解决大家的迫切问题。让《徐老师三乐作文》专栏真正乐起来!真正成为同学们走向成功作文的最佳平台!————

药到病除,圣手诗医

——蒲松龄“大补”“大泻”“大手术”医治名诗“大病”的故事

文/徐向东

蒲松龄著《聊斋志异》,流传千古。此人博古通今,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诗文歌赋,出类拔萃,谁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他懂中医百草,会诊脉治病,许多人不见得知道;而在医治人病的同时,还会医治诗“病”,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话说有一年,蒲松龄流落苏北宝应,身无分文,只好挂牌行医糊口。有一天,县太爷病了,蒲松龄只下一副药,病就好了。县太爷很感激,立马写了一块匾,让手下挂在蒲松龄的医馆门前。

第二天,来了一群儒生,不是看病,却齐刷刷请求“给诗治病”。蒲松龄一头雾水,不知道什么意思,仔细看了县太爷的匾才知道,上面写的是“药到病除,圣手诗医”。原来县太爷一高兴,将“时”字写成了“诗”。

“药到病除,圣手时医”变成了“药到病除,圣手诗医”。

人家兴师问罪来了,宣称蒲松龄如果医诗不成,就要砸掉他的牌匾,赶出宝应。

蒲松龄灵机一动,淡淡一笑说道:“医诗有何难,无非是下猛药。该泻则泻,该补则补,该治则治,当然,要大补其根——提高作者基本素质。请问是什么诗?”

一位年轻的新科秀才迫不及待地发难:“先生号称诗医,学生觅得小诗四句,请圣手赐教。”只见他将一首五言诗摊在桌上:“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蒲松龄呵呵一笑,一字一板地说道:“老诗久读,自然无味,大补猛药一剂,就有起色。”众儒生一听,哄笑起来:“诗文哪有吃补药的?”蒲松龄郑重其事,娓娓道来:“首句补‘十年’,二句补‘千里’,三句补‘和尚’,末句补‘老童’,诸位意下如何?”众儒生一想,吃了“补药”的诗就成了——

十年久旱逢甘雨,

千里他乡遇故知。

和尚洞房花烛夜,

老童金榜题名时。

仔细一想,新意昂然,补得有理,无可辩驳,内心佩服,点头称是。

这时,一位身材魁梧,眉清目秀,满腹经纶的老儒生来到蒲松龄跟前,侃侃而谈:“本人姓杜,杜牧乃是我的祖上,祖宗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何病?如何治?”

“经典老矣,应当创新,给你一剂泻药,立马神清气爽,气象一新。”蒲松龄一边说,一边大笔一挥写道:

清明雨纷纷,

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

遥指杏花村。

老儒生不服,蒲松龄耐心地解释道:“‘清明’即是时节,何必再说时节;‘行人’自然在路上,也不必重复路上;‘何处’就是问,不用借问……”“前三句泻得好,末句却万万不可泻,否则,由谁来指路呢?”老儒生打断了蒲松龄的话,理直气壮地质问。

蒲松龄慢悠悠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笑了笑说:“改得,清明时节上坟扫墓人,心情沉重,没有心思回答路人问题,只有牧童,无忧无虑,方可回答,不必道出。”

“有道理!有道理!”看热闹的人随声附和。

“请先生,医这首诗。”第三位儒生一边清了清嗓子说,一边从衣袖里掏出了一首诗。蒲松龄一看,原来是王之涣的名作《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时有些为难。忽然计上心来,说道:“名不副实,此乃大病,大手术伺候!”只见他从砚台上蘸了蘸墨,一边吟一边写道:

黄河远上白,

云间一片,

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需怨,

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

然后,言之凿凿地解释道:“众所周知,词乃长短句也,既然叫《凉州词》,应该这样写才是。”

“好!好!妙趣横生!”众口一词,赞叹不已。

“先生博学多才,名不虚传,请多多赐教,为我们宝应诗人壮壮根!今天,我们宝应儒生备了薄酒一坛,请先生到寒舍一坐!如何?”老儒生对蒲松龄佩服不已,五体投地,当即发出邀请。蒲松龄欣然答应,立马随儒生们赴宴。

席间,老儒生提出:“先生乃诗坛神笔,我们何不边饮边对诗为乐。”蒲松龄请他限韵。他说:“韵不限,一定要三字同头,三字同旁。”说着先出一首:

三字同头左右友,

三字同旁沽清酒。

今日幸会左右友,

聊表寸心沽清酒。

年轻气盛的新科秀才接道:

三字同头官宦家,

三字同旁绸缎纱。

若非当朝官宦家,

谁人能穿绸缎纱。

吟罢,得意地向蒲松龄喊了声:“请!”举杯一饮而尽。

蒲松龄神寂意沉,一字一句吟道:

三字同头哭骂咒,

三字同旁狼狐狗。

山野声声哭骂咒,

只因道多狼狐狗。

吟到最后一句,顺手指了一下趴在门口的一只大黄狗。

“妙!妙!”叫好声一片。

“先生来宝应行医,既治病又医诗,让我们出井观天,学生真正读懂了您的大作《夜郎自大》!请喝谢师酒!”老儒生发出肺腑之言。

“言之有理!”众人附和,齐刷刷拜倒在地,请蒲松龄接受拜师礼。

蒲松龄,博学多才,能诗善文,诗文并茂,却屡试不中,以塾师为生。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民生活,抒发人民心声,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成为千古名著。他博古通今,涉及百科,建树多多,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药到病除,圣手诗医”,只是“蒲氏百花园中”小花一朵。

同学们,想不想创造自己的“百花园”?

想!

好!就学习蒲松龄!

徐向东,江苏启东人,“三乐作文”创办人,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乐作文,作乐文,作文乐”的气质;引导学生“当大气人,写大气文,干大事业”;指导学生自觉接受考场、赛场、市场的检验。

三乐作文班的许多学生被清华北大、复旦交大及国外一流名牌大学录取,更多的初中生、小学生考入相应的名牌学校。著有“王者作文系列教材”:小学:《想象王》、《起步王》;预初:《故事王》;初一:《快速王》;初二:《八情王》;初三:《高分王》;高中:《散文王》等等。以及《政工写作学》、《大学语文》等专著教材十多部。获得了相关机构颁发的“铸魂金杯奖”、“作文教育金牌奖”等。

不要私存,放到圈子里,点个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9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