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全集 >> 正文 >> 正文

古代神话对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8/1/2

(提示:点击上面“张家塘”三个字,   

我们说,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散文具有独特风格,是最富文学色彩的诸子散文。庄子散文巨大成就的取得,首先是他吸收了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如内篇的《逍遥游》、《人间世》、《得充符》、《大宗师》等篇,基本上是用几个幻想出来的神话故事组成的。他的许多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都是通过这些人物的问答方式来表现的。而故事人物的形象描写得极为生动。如藐姑射之山的神人:“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运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疬而年谷熟。”这当然是庄子自己头脑中幻想出来的绝对自由的人物。这个人据说是“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他的尘垢秕糠都可以铸造出尧舜来的。这种极端的想象、夸张,与古代神话精神并无二致。相似的例子,《庄子》书中不可胜数。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深受古代神话的影响,创作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离骚》,成为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离骚》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的取得,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艺术上有极高的造诣和独特的风格。《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继承并发展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漫主义。作品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峻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就远远超出流俗和现实之上。《离骚》自始至终贯穿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当残酷的现实终于使理想破灭时,他更表示了以身殉理想的坚决意志。这些,都表现了这首长诗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

同时,《离骚》又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这突出地表现在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幻想的境界。如关于神游一段的描写,诗人朝发苍梧,夕至县圃,他以望舒、飞廉、鸾凰、凤鸟、漂风、云霓为侍从仪仗,上叩天阍、下求佚女,想象丰富奇特,境界仿佛迷离,场面宏伟壮丽,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

此外,诗人也常常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如关于诗人品格的描写:“牵木根以结芰兮,贯薜荔之落蕊;矮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缡缡”,“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内质其犹未亏。”诗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行,已富有优美的想象,而这种集中的夸张的描写,就把诗人的品格刻画得异常的崇高,具有了浪漫主义的特质。

以庄子、屈原为代表的散文、诗歌为旗帜,后世散文家、诗人也莫不从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中汲取营养。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其诗歌不仅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内容和形式能较好地统一起来。其诗歌感情强烈,个性突出,不但抒情之作是诗人的自我表现,即使是写景诗,也常常流露出浓厚的主观色彩。李白的想象极为丰富,常常利用幻想和神话传说构成一种奇特的理想境界。可贵的在于,他写理想境界,不是要消极地逃避现实,而是更深刻地反映他对社会生活的关切,对黑暗现实的憎恨。像《古风》第十九中,他幻想自己随着明星仙女飘拂升天,但却又“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写升天还是为了鸟瞰那处于灾难中的祖国。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笔下的洞天仙府是“日月照耀金银台”,神仙们是“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这一切是多么光明、美丽、和善。李白善于运用夸张手法,以突出某一种形象,强调某一思想。如《蜀道难》,就是用一系列夸张手法,描写那难于上青天的畏途巉岩的。至于“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飞流直下三千尺”等,也都是以大胆的夸张手法,表现诗人的情感和客观景物的。

后代诗人、作家接受神话浪漫主义精神进行文学创作的不可胜数。如宋代文豪苏轼,开创有宋一代豪放词派,与他词做中的理想主义的激情是密不可分的。后代小说如《西游记》、《镜花缘》、《聊斋志异》等,则以现实中不存在的人和事,构成独特的艺术世界,寄寓了作者的主观理想和感情。

(二)古代神话为后世作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不可否认,生活是作家创作的惟一源泉。由于古代神话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与人民大众生活的特殊关系,它往往融入生活,与生活合为一体。而且,古代神话属于集体创作、集体财富,所以不少题材和形象都成为作家创作的直接或间接来源。

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少作家利用古代神话提供的题材和形象,进行再创作,如采用其故事、改编其原作,因而创作出许多更完整、更美丽、更提高、更惊心动魄、富于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来。有的辞赋家、诗人、散文家往往把神话故事载入篇章,形诸歌咏,或用做典故,以充实作品的内容;或借为讽刺,以抒写作者的情绪;或炼为词藻,变为精粹的、形象的文学语言。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常常穿插运用古代神话等民间文艺形式,来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如晋代大诗人陶源明在〈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这首诗中,借精卫填海和刑天与帝争神两则神话故事寄愤写志。诗人歌颂刑天和精卫顽强不屈至死不惧的斗争精神,来抒发自己愤慨不平的情怀和未敢忘情于现实的人生态度。诗的头四句是叙事,写两个神话中的悲壮故事,突出那种以“微木填沧海”和“猛志固常在”的壮志、斗志。后四句是言论与抒情,诗人赞颂精卫、刑天的精神,从而引出自己徒有良愿难待良时的感叹,也揭示了诗的主题。鲁迅先生曾评论陶诗说: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他并非整天整夜地飘飘然〈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

汉代不仅《史记》、《汉书》等史书中收进了许多神话传说,而且由于神仙思想的影响,产生了一大批反映对仙人及仙境的向往与描述的著作,如《列子》、《淮南子》、《神仙传》、《神异经》、《十洲记》等,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故事---仙话,其中不少是古代神话口头传说的辑录。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就成功地运用古代神话素材。《红楼梦》第一回,就引用了女娲补天的神话,用女娲补天时所剩的一块石头象征宝玉生不逢时,“不得入选”,平添一种扑朔迷离、如入幻境的神异色彩。

在现代文学史上,作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鲁迅先生,在改造、利用古代神话故事方面,堪称楷模。他不仅十分推崇包括神话在内的民间文艺,称《山海经》“是最心爱的宝书”,而且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自觉地吸收古代神话的营养。他根据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神话,写成《补天》;根据羿的神话,写成《奔月》;根据大禹治水的神话,写成《理水》,再现了女娲、羿、大禹等人物形象,利用神话题材,歌颂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

(三)古代神话是我国小说、戏曲创作的源头

我国小说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和历史传说,其间经历了志怪小说、志人小说、唐代传奇到章回小说的发展过程。民间神话传说以文人创作的通俗文学为中介,对元杂剧和明清文言小说、长篇章回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时期,作为以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为主要内容的志怪小说,可以说是继承了古代神话的衣钵,是古代神话的余绪。其中最著名的如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吴均的《续齐谐记》、托名曹丕的《列异传》等,专门讲说鬼怪神异的故事。另有炫耀地理博物琐闻的,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张华的《博物志》等;夸饰正史以外传闻的,如托名班固的《汉武帝内传》、《汉武故事》,葛洪的《神仙传》、王嘉的《拾遗记》等。他们有的是模仿《山海经》,如《神异经》、《十洲记》,有的是从《穆天子传》中穆王“宾于西王母”的情节发展而来,如《汉武帝内传》、《汉武故事》,讲武帝与西王母的故事等,这些都说明了这种渊源关系。另外,我国先秦史书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也收录了部分古代神话,它们都对魏晋以后记录人物琐事的小说有直接的启发和影响。

志怪小说直接开启了唐人传奇.在中国小说史上,说狐道鬼这一流派的形成,就始于这时的志怪小说。如宋洪迈的〈夷坚志〉,明瞿佑的〈前灯新话〉、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等,都和它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志怪小说还给后世的戏曲和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冯梦龙的〈三言〉,都吸收了〈搜神记〉的若干材料;关汉卿的〈窦娥冤〉、汤显祖的〈邯郸梦〉,是〈东海孝妇〉和〈焦湖庙祝〉的进一步发展;至于如〈干将莫邪〉被鲁迅改为历史小说〈铸剑〉,〈董永〉为今天黄梅戏〈天仙配〉的最早蓝本,这更是大家所熟知的。

所以说,中国小说、戏曲发展的脉络,正是以古代神话为其源头和滥觞,沿着神话---志怪(志人)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这条线索分明的路径推进的。特别是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更是充分接受了古代神话的影响,通过对神话人物孙悟空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的描述,曲折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和不畏强暴、战胜艰险,坚决向一切灾害困难及邪恶势力作斗争的顽强品质。其最主要的艺术特点,就是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传统,运用了幻想、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使主要人物具有人性、神性、动物性三性合一的特点,充满了生活气息。由此,〈西游记〉还引起了人们对神怪题材的广泛兴趣,于是有借历史事件写神魔战斗的小说出现,如〈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封神演义〉、〈南游记〉、〈西游补〉等,从而掀起了一股神魔小说创作的热潮。

(四)古代神话的文学语言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我国古代的神话,语言高度精炼,气势磅礴,对后世作家语言风格影响遥深.如《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令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全文仅43字,6句话,即把4位神人(鲧、禹、帝、祝融)参与的活动,父子两代的斗争,忠实完整地表现了出来。没有任何的浮词泛语,确属文学精品,造诣深湛。其次,很有气势,令人感奋。神话开头“洪水滔天”一句,突如其来,大气磅礴;同时,又交代神话人物活动的时空背景,衬托出英雄人物的高大和其对立面人物的险恶,可谓凌云健笔,浑厚雄奇。再次,正面、反面人物在艰苦卓绝、成功失败斗争中,各自显出其精神面貌的轮廓,讴歌了反抗英雄的胜利,揭露反动统治者的暴虐,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

古代文学精炼的语言、磅礴的气势,成为后世作家竞相追逐的目标。如古典文学(文言文)创作,可谓字字珠玑,十分洗炼自然。可以说直接得益于古代神话。神话首句突兀而出的特点,也为历代文学大家所借鉴。如宋代爱国词人岳飞的《满江红》首句“怒发冲冠”,便很有《鲧禹治水》开头“洪水滔天”的意味。

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更多的神话语言风格更显得刚健清新,朴素自然。历代诗人、作家在长期接触包括古代神话再内的民间文学的过程中,娴熟地运用它们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民间通俗语言,创作了许多风格接近民间文学的作品。如李白、白居易的不少诗篇,深得民间文学的韵味,语言十分流畅,自然活泼,读来琅琅上口,明白如话,却又余味无穷,达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五、结论

总的来说,神话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第一页,作为我国文学的一个光辉起点,作为传之不朽而且高不可及的一种艺术典范,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是繁荣民族文艺的“土壤和母胎”。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说:“不问小说或诗歌,其要素总离不开神话。”人们从神话艺术的宝库中,不断吸取题材和形象,进行新的文学创作,从而丰富了后世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神话中积极昂扬的精神和神奇瑰丽的想象,更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即使在今天,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事业,仍有巨大的借鉴作用。

附:参考文献

1、中国文学史纲要*先秦、秦汉文学史纲要褚斌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

2、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

3、简明中国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学教研室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6月版

4、民间文学概论十讲刘守华著湖北教育出版社年12月版

5、民间文学导论刘守华巫瑞书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年5月版

6、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年10月版

7、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年7月版

8、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析疑李悔吾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年6月版

9、文学概论童庆炳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年11月版

10、古代汉语郭锡良等编北京出版社年9月版

11、中国通史全编冯克诚田晓娜主编青海人民出版社年10月版

12、大学语文陈安湖张国光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年2月版

征稿启事









































哪个医院看白癜风较好
如何防止白癜风复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qj/1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