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诗人”清明首部诗集《鸟睡了,梦醒了》近日正式出版,作为《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主编的“星·诗文丛”第七辑之一,近日由《星星》诗刊图书出版中心荣誉出品,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出版人其飞策划,由诗人、中国检察官文学协会副会长苗同利与蒙古族诗人、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获得者斯日古楞联袂作序推荐。本诗集共分为5辑,分别为《第一辑我就是星空下那架钢琴》《第二辑感恩,是一个娇贵的瓷花瓶》《第三辑我在草原等你》《第四辑雪地里的梅花》《第五辑目光,睡在莲上》,诗人清明以自然、质朴的笔触表达了他对草原深深的眷恋与对生命深刻的体验。“清明的诗歌笔触清新,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优雅。一是思想健康,正能量足,发乎于情,发乎于心。二是具有典型的蒙古血统和浓烈的草原气息。”(苗同利)《大昆仑》杂志总编、黎巴嫩纳吉·阿曼国际诗歌奖获得者阿尔丁夫·翼人推荐说:“清明是草原之子,他的诗歌富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对草原、勒勒车、马奶酒、额吉等一系列特殊意象真挚表达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蒙古汉子赤诚、细腻、热烈的心。”
清明,本名苏和,蒙古族,年生。首届中国检察官文联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现为中国检察官文联会员、内蒙古检察官文联文学协会理事、微刊《淠水文学》编委、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文联会员。现任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旗人民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曾参加中国检察官文联文学协会一届二次理事会暨“山东武河湿地”文学笔会等文学活动。坚持写作30余载,在各类期刊发表作品余首/篇。诗歌《我是帆》《我歌唱》《落叶的潇洒》分别被《牧歌集》《银马镫集》《世界诗歌文学》(年刊)收录;出版诗集《鸟睡了,梦醒了》、诗合集《见诗如面》。有诗歌被翻译成英文、蒙古文。个人诗观:写作是缱绻在生活里的一点一滴,以感恩的态度写诗。
大家评价/寄语清明《鸟睡了,梦醒了》:
我有幸跟苏和(清明)作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历史时期(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期)。而且,都是内蒙土著,都是检察官,都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都热爱草原,都在以诗歌的形式抒发对养育我们的草原的赤子情怀。清明的每一首诗都具有健康、积极的思想意义,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现实生活、情感燃烧的印记。具体地说,苏和的诗具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是思想健康,正能量足,发乎于情,发乎于心。二是具有典型的蒙古血统和浓烈的草原气息。
——诗人、中国检察官文学协会副会长苗同利
清明的《心中永远的那片绿》,抒写了少年回忆中草原原生态的美好,还原世代沿袭的逐水草迁徙的生活方式——表达了那片真正的草原是“心中永远的绿”。他的《自己的宇宙》写得雄浑且细密如针:“用一生/把草原/走成自己的宇宙”“牛群马群羊群驼群/流成星河”;“蒙古包里一豆灯火/隐进深邃”“每一根小草/把草尖指向苍穹”……让人过目难忘。《见诗如面》则表达了对森林的热爱,充满了灵性与活力。《苏醒的草原》的诸场景,极富画面感。譬如结尾:“天边的马群/穿过季节/还有几匹瘦马/用马蹄/叩问荒原”。哈,有点嫉妒他的诗才了。
——诗人、诗评家、华东师范大学某杂志编审李天靖
清明是草原之子,他的诗歌富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对蒙古包、勒勒车、马奶酒、马头琴、额吉等一系列特殊意象真挚表达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蒙古汉子赤诚、细腻、热烈的心。
——《大昆仑》杂志总编、黎巴嫩纳吉·阿曼国际诗歌奖获得者阿尔丁夫·翼人
清明坚持写作三十载难能可贵,他注重心静、心静和心境。他以童心般的意境,告诉我们:“鸟睡了/梦醒了”。他把内心活动中一种很微妙的波动传递了出来,进而达到“有一声叹息/风儿一般掠过”的感知,让我们都能虔诚地“祈求一场雨/淋透我的……”,有时又把内心的渴望寄托给苍鹰,“把我的眼睛给你,带我巡视你的领地”。此刻,黎明在我们的天梦中悄悄来临,它不扰人不惊动,情理之中的等待虽然看似漫不经心,却又有着出诗入画的理念,逻辑着人与自然的互动。
——蒙古族诗人、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获得者斯日古楞
苏和(清明)的诗给我的印象是:不拖泥带水,更不低俗平庸,不追逐潮流,保持了诗歌的高雅、真诚和对世界的衿持。具体来讲,对草原的挚爱和对底层生命的青海白癜风医院白癜风诚信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qj/1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