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译文 >> 正文 >> 正文

劉蕊法國國家圖書館藏中國小説古籍總目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2/3/10

/06/09

劉蕊

劉蕊,陝西西安人,上海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發表有《法國國家圖書館藏稀見廣東俗曲版本述略》《法國漢學家桀溺藏書及其漢學研究》等論文。

法國國家圖書館所藏中國古代小説,主要編録在古恒目録第七大類“想象的著作”下屬的“傳奇”和“故事集”中,共計部,以清代刻本爲主,其中以抄本《水滸傳》、明刊本《新刻全像批評西遊記》及《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慶忠義水滸傳》等較爲稀見。筆者以逐册目驗爲據,彙成此目,每條下注明行款、序跋、收藏印章等,並附説明。

關鍵詞:法國國家圖書館古恒目録古代小説

“古恒目録”封面

法國國家圖書館所藏中國古代小説,主要著録在“古恒目録”(BibliothèqueNationale

DépartementDesManuscrits.CatalogueDesLivresChinois,Coréens,Japonais,ETC,-)中。此目録收録了年以前入藏館庫的中文古籍,共條。[1]古恒將中國古籍分爲歷史、地理、政書、經部、哲學倫理、文學、想象的著作、辭書、科學與藝術、宗教(道教、佛教、天主教、新教、伊斯蘭教)、類書等類。“想象的著作”(?uvresdimagination)下又分傳奇(Romans)、故事集(RecueilsdeNouvelles)、雜著(?uvresDiverses)、戲曲(Théatre)四小類。[2]小説置於傳奇和故事集之下,索書號自Chi-nois至Chinois,共計部。“傳奇”主要收録有《三國志》《水滸傳》等長篇小説,“故事集”收録有《三言》《二拍》等短篇小説集。木魚書《第八才子花箋記》、戲曲《紅樓夢散套》也被當作小説著録。鄭振鐸《巴黎國家圖書館中之中國小説與戲曲》一文,系統地介紹了法圖所藏中國長篇小説(25種)、短篇小説(7種)、戲曲(6種)及其他文學體裁(6種)的版本狀况。劉修業《古典小説戲曲叢考》[3]論及法圖藏《醒世恒言》《拍案驚奇二集》《今古奇觀》等,着重考證文獻版本,將法圖藏本與他本做比對。筆者在巴黎訪學期間,詳細訪查了法圖所藏中文古籍,兹以逐册目驗爲依據,先爲其中的古代小説編成專題目録,以饗讀者。

“想象的著作”首頁

FAN

LI

一、著録内容:書名、卷數、回數、編撰者、出版者(刊刻者)、抄刻年代、行款、序跋、鈐印等。詳列選本及彙編本之子目和附録。末尾方括號内注明索書號。

二、書名:依正文卷端所題,並以粗體字標示。各卷題名不一時,以首卷卷端題名爲準。

三、作者:主要依正文卷端所署,並參照内封頁、目録所題。以别號署名者,依原文移録,再加按語説明作者本名;未署名者,從缺。

四、編排序次:基本按照館藏索書號先後次序排列。一書存兩種以上(包含兩種)版本者,另起一行分别著録,並於書名後注明(一)(二),以示區分。

五、説明:需注説或考辨處,作按語説明。殘本情况,於版本後説明殘存卷數、回數。

Grain/inEar

1.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一百二十回/[明]李卓吾批評

清初刻本。白口,單白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2字,四周單邊。天頭鎸評。繆尊素序。清康熙丁卯()戴易序。前附“宗寮姓氏”。[Chinois-]

2.四大奇書第一種(一)六十卷首一卷一百二十回/[清]毛宗崗評

清康熙後芥子園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3字,小字雙行,四周單邊。版心刻“芥子園”。天頭鎸評。清順治甲申()金聖嘆[4]序。内封面題“聖嘆外書/第一才子書/毛聲山評三國志/芥子園藏板”。前附“凡例”“讀法”“圖像”。書籤鈐“文匯堂□藏書”印。[Chinois-]

按:該本有錯簡,第二回之後爲第四回(第二卷),第三回誤刻作第二回。

3.四大奇書第一種(二)/[清]毛宗崗評

清初刻本。殘本,存卷四,第二十一回至二十六回。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2行26字,小字雙行,四周單邊。版心刻“第一才子書”。[Chinois]

4.四大奇書第一種(三)六十卷首一卷一百二十回/[清]金聖歎批點[清]毛宗崗評

清嘉慶十九年()重刻本。福文堂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1行25字,四周單邊。繡像版心刻“福文堂”,正文版心刻“芥子園”。清順治甲申()金聖歎序。内封面印“金聖歎批點/繡像第一才子書”。[Chinois-]

按:上述四種皆爲中國刻本,法圖另有朝鮮刻本《貫華堂第一才子書》(索書號:Coréen15)一種,僅存序文及首卷。

5.繡像漢宋奇書(一)/[清]金聖嘆批點

清刻本,芸香堂藏板。黑口(間有白口),單魚尾,無界行,上下二欄,上欄“忠義水滸傳”,13行10字;下欄“四大奇書第一種”,12行20字,四周單邊。繡像下書口刊“大酉堂”,正文下書口刊“留真堂”。内封面題“三國水滸合傳/繡像漢宋奇書/金聖嘆先生批點”。熊飛弁言。前附“凡例”“讀三國志法”。

子目:忠義水滸傳十七卷一百十四回;古本三國志二十卷一百十五回。[Chinois-]

6.繡像漢宋奇書(二)/[清]金聖嘆批點

清刻本。芸香堂藏板。版本與第(一)種同。[Chinois-]

7.李笠翁批閲三國志(一)一百二十回/[清]李笠翁評閲

清刻本。白口,單魚尾,半葉10行22字,四周單邊。欄框鎸批。封面

題“笠翁評閲/第一才子書/繪像三國志”。李漁序。附圖。鈐“翌聖堂之印”。[Chinois-]

8.李笠翁批閲三國志(二)/[清]李笠翁評閲

清初刻本。殘本,存第一至十九回。版式與第一種同。然人名右側刻“丨”。[Chinois]

9.玉茗堂批點殘唐五代史演義傳六卷六十回/[明]羅本編輯[明]李卓吾批評

清禪山會文堂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1行22字,四周單邊。内封面題“玉茗堂批評/癸卯年新鐫/繡像殘唐五代全傳”。清乾隆四十七年()周之標序。序後刊“乾隆四十七年孟秋禪山書坊□□□新刻”。卷一題名爲□堂□批點殘唐五代史演義傳。[Chinois]

按:卷端題“若士湯顯祖批評”,而正文卷末爲“卓吾子評”,即李卓吾批評。

10.四雪草堂重訂通俗隋唐演義二十卷一百回/[明]劍嘯齊東野人等原本[明]長洲後進没世農夫彙編[明]吴鶴市散人鶴樵子參訂

清嘉慶辛未()同文堂重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4字,四周單邊。版心刻“同文堂”。内封面題“吴鶴樵先生評”。清康熙乙亥()褚人穫序。明正德戊辰()林瀚原序。内封面題“繡像隋唐演義”。前附繡像、發凡。[Chinois-]

按:卷三題“同文堂重編通俗隋唐演義”。

11.水滸傳全本/[明]施耐庵編[明]李卓吾評點

明末清初刻本。殘本,存卷一至卷六。白口,單白(黑)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0字,四周單邊。五湖老人序。附插圖。内封面題“李卓吾原評/忠義水滸全傳/本衙藏板”。目録題“文杏堂評點水滸傳全本”。天頭鎸評(被裁)。人名右側刻有“丨”。鈐“寶翰樓章”印。[Chinois]

12.鍾伯敬先生批評水滸忠義傳一百回/[明]鍾惺批評

清四知館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2行26字,四周單邊。鍾惺序。前有“水滸人品評”。附圖。[Chinois-]

13.第五才子書施耐菴水滸傳七十五卷七十回

清初金閶葉瑶池刻本。金閶貫華堂古本。白口,單白魚尾,半葉8行19字,左右雙邊,版心刻“貫華堂”。天頭鎸評。[Chinois-]

14.第五才子書施耐菴古本水滸傳七十五卷七十回

貫華堂刻,後印本。本衙藏板。白口,單白魚尾,半葉8行19字,左右雙邊,版心刻“貫華堂”。天頭鎸評。内封面刊“本衙藏板/翻刻必究”。板有漫漶。[Chinois-]

15.第五才子書水滸傳七十五卷七十回/[明]施耐庵撰[清]金聖歎批點

清芥子園刻本。芥子園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3字,小字雙行,左右雙邊,版心刻“芥子園”。附繡像。内封面題“聖歎外書/繡像第五才子書/施耐菴先生水滸傳”。清雍正甲寅()句曲外史序。[Chinois-]

16.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慶忠義水滸傳

明刻本。残本,存二十至二十一卷,第九十九回至一百〇二回。上圖下文,白黑口,雙魚尾,半葉13行23字,四周雙邊。[Chinois]

17.水滸傳

抄本。殘本,存第一回至十回,第二十四回至三十五回。無板框,素白紙抄寫,半葉六行20字。[Chinois-]

18.新增第五才子書水滸全傳

清乾隆元年()振賢堂刻本。殘本,存第六十七回至一百十五回。白口,單魚尾,半葉10行23字,四周單邊。清乾隆元年()如蓮居士序。封面題名“聖嘆外書/後續水滸/征四寇傳”。目録題“新增繡像水滸後傳”。[Chinois]

19.合刻天花藏才子書(一)

清康熙丙寅()刻本。緑蔭堂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上下二欄,上欄爲“新刻天花藏批評玉嬌梨”,12行13字;下欄爲“新刻天花藏批評平山冷燕”,9行18字。四周單邊。清順治戊戌()天花藏主人序。序後刊“康熙丙寅年仲秋月鐫”。内封面題“瀟洒文章/合刻天花藏才子書”。

子目:新刻天花藏批評玉嬌梨二十回[明]荑秋散人編次;新刻天花藏批評平山冷燕四卷二十回。[Chinois]

20.合刻天花藏才子書(二)

清康熙丙寅()刻本。緑蔭堂藏板。版本與第(一)種同[Chinois]

21.新鐫批評繡像玉嬌梨小傳(一)二十回/[明]荑秋散人編次

明末金閶擁萬堂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24字,四周單邊。素政堂主人叙。内封面題“重鐫繡像圈點秘本玉嬌梨”。内鈐“藴古堂臧書”朱印。[Chinois]

22.新鐫批評繡像玉嬌梨小傳(二)/[明]荑秋散人編次

明末金閶擁萬堂刻本。殘本,存第一回至二回。版式與第(一)種同。[Chinois]

23.玉嬌梨

清刻袖珍本。殘本,存第二至第三回。白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7行16字,四周單邊。[Chinois]

24.繡像忠烈全傳六十回

清咸豐同治年間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20字,四周單邊。明正德元年()戲筆主人序。附圖。[Chinois-]

25.皋鶴堂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一百回/[清]張竹坡批評

清康熙乙亥()刻本。白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2字,小字雙行,四周單邊。各卷前附繡像。康熙乙亥()謝頤序。内封頁題“彭城張竹坡批評金瓶梅/第一奇書/本衙藏板翻刻必究”。板有漫漶。

前附:西門慶家人名數、西門慶家人媳婦、西門慶淫過婦女、潘金蓮淫過人目、苦孝説、西門慶房屋、竹坡閑話、雜録小引、寓意説、趣談、讀法、冷熱金針。[Chinois-]

26.續金瓶梅

清刻本。殘本,存卷六至卷十二。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4字,四周單邊。[Chinois-]

27.新刻全像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一百回二十卷/[明]二南里人編次[明]三山道人繡梓

明萬曆丁酉()步月樓刻本。映旭齋藏板。白口,單魚尾,半葉12行25字,四周雙邊。附圖。封面題“三寶太監全傳/西洋記”。明萬曆丁酉()二南里人羅懋登叙。[Chinois-]

按:由叙文可知,二南里人,即明萬曆年間小説家羅懋登。

28.新刻全像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六卷七十一回/[明]李春芳編次

清道光咸豐年間刻本。石渠閣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3字,左右雙邊。明萬曆丙午()李春芳撰序於萬卷樓。内封面題“晉人義齋李春芳編次/海瑞案傳”。内刊“金陵萬卷樓虚舟生鐫”。前附“海忠介公全傳”。[Chinois]

29.原本海公大紅袍傳十卷六十回/[明]李春芳編次

清嘉慶十八年()刻本。福文堂藏板。白口,單魚尾,半葉9行19字,四周雙邊。封面題“海瑞大紅袍全傳”。卷一下刊“如有翻刻板者男盗女娼”。内題“晉人義齋李春芳編次/金陵萬卷樓虚舟生鐫”。[Chinois-]

30.新鐫全像武穆精忠傳八卷/[明]熊大木撰[明]李卓吾評

清道光咸豐年間坊刻本。白口,單魚尾,半葉13行24字,四周單邊。前有明嘉靖間李春芳叙。封面題“綉像精忠全傳/李卓吾先生評”。附圖。[Chinois]

31.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明]李卓吾原評

明金陵大業堂重刻本。殘本,存第三至一百回,缺第一、二回。白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1字,四周單邊。幔亭過客題辭。附圖。[Chinois-]

32.西遊真詮二十卷一百回/[清]陳士斌詮解[清]金聖歎加評

清聯墨堂刻本。芥子園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4字,左右雙邊,下書口刊“芥子園”。有繡像。内封面題“繡像金聖歎加評西遊真詮/悟一子批評/业長春真人證道書”。目録題“悟一子西遊真詮”。清康熙丙子()西堂老人尤侗序。[Chinois-]

33.西遊證道大奇書二十卷首一卷一百回/[清]汪象旭原評[清]蔡元放評

清九如堂刻本。懷德堂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20字,四周單邊。下書口刊“九如堂”。清乾隆十五年()金陵野雲主人序。内封面題“聖嘆外書/秣陵蔡元放增評/西遊證道奇書/懷德堂藏板”。附圖。[Chinois-]

按:“目録”首頁題“聖嘆外書/西陵汪憺漪子評/蒼子别集/雲林市隱散人較”,“讀法”首頁題“西陵憺漪道人汪象旭原評/金陵野雲主人蔡宙憨評”,正文卷端題“聖嘆外書/西陵汪憺漪子評”。

34.新刻全像批評西遊記

明末刻後印本。殘本,存第八十六回至九十回。白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11行22字,四周單邊。附圖。[Chinois]

35.新鐫批評繡像後西遊記四十回/[清]金聖歎評點

清刻本。二酉堂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21字,四周單邊。繡像版心刻“考文堂藏板”。前有叙文。内封面題“聖歎評點/繡像西遊後傳”。[Chinois-]

按:叙文後刊“木液之味甘,火候每成丹。九還只一了,一口八千九。揮戈刺太虚,誰人能乍看”。

36.繡像雲合奇蹤二十卷七十九則

清刻本。白口,單白魚尾,半葉10行20字,四周單邊。夾行腹批。徐如翰序。有脱葉。[Chinois]

37.新鐫玉茗堂批點按鑑參補南北宋志傳十卷五十回/[明]研石山樵訂正[明]織里畸人校閲

清京都文錦堂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1行20字,四周單邊。夾行腹批。明萬曆戊午()玉茗主人序。内封面題“玉茗堂原本/繡像南北宋志傳”。附繡像。

子目:新鎸玉茗堂批點按鑑參補北宋志傳十卷五十回;新鎸玉茗堂批點按鑑參補南宋志傳十卷五十回。[Chinois-]

按:文中不避諱“弘”,當爲清乾隆朝前刻本。另,題名所刊“玉茗堂批點”當屬僞托。研石山樵,其人有兩説:一爲清吴縣人李邦熾,號珊洲;一爲吴人徐來琛,字小存。[5]

38.新註二度梅奇説全集六卷四十回/[清]惜陰堂主人編輯[清]繡虎堂主人訂閲

清刻本。玉茗堂珍藏,老會賢堂發兑。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1行21字,左右雙邊,繡像版心刻“興賢堂”。内封面題“忠孝節義全傳繡像二度梅”。[Chinois]

39.夏商合傳六卷四卷/[明]鍾惺編輯[明]馮夢龍鑒定

清嘉慶甲戌()稽古堂刻本。白口,單魚尾,半葉9行21字,四周單邊。前有序文。附圖。

子目:按鑑演義帝王御世有夏志傳六卷;按鑑演義帝王御世有商志傳四卷。[Chinois]

40.新刻鍾伯敬先生批評封神演義(一)二十卷一百回/[明]陸西星撰[明]鍾惺批評

清刻本。清籟閣藏板。白口,單魚尾,半葉10行20字,四周單邊。封面題“四雪草堂訂証/鍾伯敬先生原本/封神演義”。清康熙乙亥()長洲褚人穫序。長洲周之標原序。附圖。[Chinois-]

按:該本與四雪草堂重訂《隋唐演義》版式同,鄭振鐸稱其爲《封神演義》衆版本中版刻最精者。[6]圖内刊“葑溪馬良御鐫”。

41.新刻鍾伯敬先生批評封神演義(二)二十卷一百回/[明]陸西星撰[明]鍾惺批評

清嘉慶癸酉()萬卷樓重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1行24字,四周單邊。清康熙乙亥()褚人穫序。内封面題“繡像封神演義全傳”。附圖。[Chinois-]

按:該本版面粗劣,遠不及第(一)種。

42.新刻劍嘯閣批評東西漢演義傳(一)總十八卷/[明]鍾惺批評

清五雲樓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5字,四周單邊。夾行腹批。附繡像。袁宏道序。内封頁題“鍾伯敬先生批評/繡像東西漢全傳/五雲樓梓行”。

子目:西漢演義評八卷;東漢演義評十卷。[Chinois-]

43.新刻劍嘯閣批評東西漢演義傳(二)總十八卷/[明]鍾惺批評

清會賢堂刻本。版式與第(一)種同。内封面題“鍾伯敬先生批評/繡像東西漢全傳/會賢堂梓行”。

子目:西漢演義評八卷;東漢演義評十卷。[Chinois-]

44.新刻北宋三遂平妖全傳十卷四十回/[明]馮猶龍增定

清玉樹園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0字,四周單邊。版心刻“玉蘭堂”。附插圖。張無咎叙。内封面題“馮猶龍先生增定/平妖全傳”。[Chinois-]

45.新鐫批評繡像列女演義六卷一百十則/東海猶龍子演義西湖鬚眉客評閲

清古吴三多齋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8行20字,四周單邊。版心刻“長春閣藏板”。内封面題“新編繡像/古今列女傳演義/古吴三多齋梓”。東海猶龍子序。有插圖。[Chinois]

按:東海猶龍子,即馮夢龍。馮夢龍(~),字猶龍,又字耳猶,别號墨憨齋主人,自稱龍子猶,間署東海猶籠子,或吴中詞奴。孫楷第認爲此書似假托馮夢龍之名。譚正璧稱該本與倫敦英國博物院圖書館、日本塩谷温、北京首都圖書館、臺灣“中央圖書館”幾處藏本爲同版。[7]

46.石點頭十四卷/[明]天然癡叟著[明]墨憨主人評

清同人堂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1行22字,四周單邊。内封面題“新刻傳奇/石點頭/墨憨主人評”。龍子猶序。[Chinois]

47.新鐫批評出相韓湘子三十回/[明]雉衡山人編次[明]泰和仙客評閲

清嘉慶庚辰()刻本。步月樓藏板。白口,單魚尾,半葉10行22字,左右雙邊。附繡像。内封頁題“嘉慶庚辰新鐫/繡像韓湘子全傳/步月樓藏板”。明天啓癸亥()煙霞外史序。[Chinois]

48.新鐫批評出像通俗演義禪真後史五十三回/[明]清溪道人編次[明]冲和居士評校

清刻本。同人堂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4字,四周單邊。明崇禎己巳()翠娱閣主人題。内封面題“通俗演義/禪真後史”。前附“禪真後史源流”、繡像。[Chinois]

49.新鐫批評出像通俗奇俠禪真逸史(一)十卷四十回/[明]清溪道人編次[明]心心仙侣等評訂

明末刻後印本。本衙爽閣藏板。白口,無魚尾,半葉9行22字,四周單邊。天頭鐫評。前有唐太史令傅奕撰“讀禪真逸史”。後有諸允修序文,徐良輔序。内封面題“批評通俗演義禪真逸史”。[Chinois]

按:内封面另題:“此南北朝秘笈,爽閣主人購得之,精梓以公海内。刀筆刻工,讐勘更密,文犀夜光,世所共寶。嗣此續刻種種奇書,皆膾炙人口,儻有棍徒濫翻射利,雖遠必治,斷不假貸,具眼者當自鑒之。”

50.新鐫批評出像通俗奇俠禪真逸史(二)八卷四十回/[明]清溪道人編次[明]空谷先生評較

清刻本。明新堂藏版。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4字,四周單邊。有畫像。内封面題“禪真逸史通俗演義”。[Chinois-]

51.新編掃魅敦倫東遊記二十卷一百回/[明]滎陽清溪道人著[明]華山九九老人述

明末清初刻本。雲林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2字,四周單邊。世裕堂主人序。封面題“東遊記/續證道書”[Chinois-]

52.天花藏批評平山冷燕續才子小傳二十回

清刻本。本衙藏板。白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8行22字,四周單邊。版心刻“續才子書”,或刊“四才子書”。天花藏主人序。内封面題“天花藏批評平山冷燕”。前附“天花藏批評平山冷燕續才子小傳藏本”。[Chinois-]

53.新刻批評繡像平山冷燕(一)二十回

清刻本。本衙藏板。缺第四回、第十四回。白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22字,四周單邊。前有清康熙丙子()序。内封面題“繪像才子書平山冷燕/天花藏原本”。無繡像。[Chinois]

54.新刻批評繡像平山冷燕(二)二十回

清金閶擁萬堂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4字,四周單邊。前有序文。内封面題“重鐫繡像圈點秘本平山冷燕”。[Chinois]

55.新刻批評繡像平山冷燕(三)二十回

版本與第(二)種同。[Chinois]

56.新刻批評繡像平山冷燕(四)二十回

版本與第(二)(三)種同。鈐“蔭古堂藏書”印。[Chinois]

57.平山冷燕

清刻本。殘本,存第四回至二十回。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22字,四周單邊。[Chinois]

58.新刻濟顛大師醉菩提全傳四卷二十回/[清]天花藏主人編次

清道光十年()大文堂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1行26字,四周單邊。内封面題“道光十年新鐫/醉菩提全傳/大文堂梓行”。[Chinois]

按:卷一卷端題名下刊“天花藏舉人編次”。第二至四卷卷端題“濟顛全傳”。

59.新鐫批評秘本玉支磯小傳二十回/[清]天花藏主人述[清]緸水山人編次

清醉花樓刻本。白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5字,四周單邊。[Chinois]

60.新鐫批評繡像賽紅絲小説十六回

清初翻刻本。本衙藏版。白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8行20字,四周單邊。天花藏主人序。内封面題“天花藏秋本/賽紅絲”。[Chinois]

按:天花藏主人究竟爲何人,目前學界説法不一,或曰清康熙年間嘉興人徐震[8],或曰康熙年間嘉興人張匀[9]。但天花藏主人爲清初文人這一點則無疑問。由此可見鄭振鐸判斷法圖藏本係明刊本之説[10],應有誤。該本爲清刻本,當無疑問。

另外,正文卷端題“新鐫批評繡像賽紅絲小説”,但整本中並無繡像。内封面題“天花藏秋本/賽紅絲/本衙藏版”,“秋本”爲“秘本”之誤刻。且小説版面刊印粗劣,多有漫漶,由此筆者推測:法圖藏《賽紅絲》當爲清初坊間翻刻本。

61.幻中真十二回/[清]烟霞散人編次[清]泉石主人評定

清初刻本,本衙藏版。白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8行20字,四周單邊。天花藏主人序。内封面題“批評繡像奇聞/幻中真/本衙藏版”。[Chinois]

62.新鐫繡像百煉真海烈婦傳十二回/[清]三吴浪墨仙主人編輯

清刻本,本衙藏版。白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8行22字,四周單邊。亦卧盧主人叙。内封面題“三吴浪墨仙主人編輯/百煉真”。

附:彙梓名公吊挽題贈言律;穹窿塘村陳烈婦紀事詩文傳誌。[Chinois]

按:亦卧盧主人叙後有“墨憨”印,或是影冒明末馮夢龍之名,但小説故事乃清康熙年間事,可見實爲僞托。[12]

63.蝴蝶媒四卷十六回/[清]南岳道人編[清]青谿醉客評

清鼎翰樓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2行28字,四周單邊。内封面題“步月主人訂”。[Chinois]

64.兩交婚四卷十八回/[清]步月主人著

清道光咸豐年間枕松堂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2字,四周雙邊。墨莊老人於緑野山房叙。内封面題“繡像兩交婚”。[Chinois]

65.義俠好逑傳(一)十八回/[清]名教中人編次[清]游方外客批評

清刻本。本衙藏板。白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8行20字,左右雙邊。宣化里維風老人叙。内封面刊“精刊古本好逑傳”。[Chinois]

66.義俠好逑傳(二)十八回/[清]名教中人編次[清]游方外客批評

版本與第(一)種同。[Chinois]

67.義俠好逑傳(三)十八回/[清]名教中人編次[清]游方外客批評

版本與第(一)(二)種同。内封面題“兩才子書/精刊古本好逑傳”。内鈐“藴古堂臧書”朱印。[Chinois]

68.義俠好逑傳(四)十八回/[清]名教中人編次[清]游方外客批評

版本與第(三)種同,且鈐印亦同。[Chinois]

69.義俠好逑傳(五)/[清]名教中人編次[清]游方外客批評

清刻本。星聚堂藏板。殘本,存前九回。白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24字,四周單邊。宣化里維風老人序。内封面刊“兩才子書/精刊古本好逑傳”。[Chinois]

70.好逑傳

清刻本。殘本,存第十回至第十四回。白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24字,四周單邊。版心上刊“好逑傳”。[Chinois]

71.新刻逸田叟女仙外史大奇書一百回/[清]吕熊著

清刻本。鈞璜軒貯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2字,四周單邊。内封面刊“新大奇書/女仙外史/古稀逸田吕叟著”。清康熙辛卯()廣府太守葉旉南田跋語。吕熊自跋。

前附:江西學使楊顒念亭評論七則;江西南安郡守陳奕禧香泉序言;古稀逸田叟吕熊文兆自叙;江西廉使劉廷璣在園品題二十則。[Chinois-]

按:《女仙外史》成書於清康熙四十三年(),倫敦英國博物院圖書館藏有清康熙年間鈞璜軒原刻本。[13]法圖藏本與原刻本行款同,當爲後來翻刻本。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本與法圖藏本同。

72.第九才子書平鬼傳四卷十回/[清]陽直樵雲山人編次

清刻本。聚錦堂藏板。白口,單魚尾,半葉8行18字,四周單邊。清康熙庚子()黄越原序。内封面題“説堂平鬼全傳/第九才子書/陽直樵雲山人編次”。[Chinois]

73.儒林外史五十六回

清嘉慶八年()刻本,卧閑草堂藏板。白口,單魚尾,半葉9行18字,四周單邊。清乾隆元年()閑齋老人序。[Chinois-]

74.增異説唐秘本後傳

清刻本。聚聖堂藏板。殘本,存卷一至卷四(前十六回)。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2行21字,四周單邊。清乾隆元年()如蓮居士序。内封面題“説唐後傳/後唐演義全傳”。目録題“新刻大唐後傳羅通掃北全本演義”。附繡像。[Chinois]

75.説唐薛家府傳六卷四十二回/[清]姑蘇如蓮居士編次

清刻本。白口,單魚尾,半葉11行21字,四周單邊。[Chinois]

76.新刻異説反唐演義

清刻本。殘本,存卷六至卷十,第四十九回至第一百回。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3字,四周單邊。[Chinois]

77.增異説唐秘本全傳(一)十四卷六十八回

清刻本。振賢堂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2行21字,四周單邊。鴛湖漁叟序。内封面題“評點唐集全備/説唐演傳”。[Chinois-]

78.增異説唐秘本全傳(二)十四卷六十八回

清刻本。□堂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2行21字,四周單邊。鴛湖漁叟序。内封面題“評點唐集全備/説唐演傳”。[Chinois-]

79.迴文傳十六卷

清道光六年()刻本。寶研齋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8行19字,四周單邊。内封面題“繡像合錦迴文傳”。前附“璿璣圖叙”“璿璣圖”“讀圖内詩括例”、繡像。[Chinois-]

80.繡像東周列國全志一百〇八回/[清]蔡元放批評

清芥子園重刻本。拜經堂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1行25字,小字雙行,四周單邊。版心刻“芥子園”。清乾隆十七年()蔡元放序。内封面題“戊寅重鐫/秣陵蔡元放批評/繡像東周列國全志”。前附“封建圖考”、讀法、繡像。[Chinois-]

81.東周列國全志一百〇八回/[清]蔡元放評點

清刻本。福文堂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1行25字,四周單邊,版心刻“芥子園”。清乾隆十七年()蔡元放序。内封面題“繡像東周列國全志”。前附“封建圖考”、讀法、繡像。[Chinois-]

82.新鐫孫龐演義四卷十六回/[清]梅士鼎輯

清乾隆戊申()文錦堂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3字,四周單邊。内封頁題“乾隆戊申年新鐫/梅士鼎公燮氏輯/前七國孫龐演義/文錦堂梓”。乾隆乙未()梅士鼎序。[Chinois]

83.説呼全傳十二卷四十回/[清]半閑居士[清]學圃主人同閲

清金閶書業堂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18字,左右雙邊。清乾隆四十四年()滋林老人序。内封面題“繡像呼家後代全傳/半閒居士批點”。附圖。

内附:陳琳救主;始終同載。[Chinois4]

84.繡像春秋列國十六卷/[清]蔡元放批

清嘉慶元年()會文堂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3字,四周單邊。内封面題“新增西周演義”。清乾隆四十九年()陳繼儒序。序末刊“乾隆四十四年仲春月新鐫”。前附“封建地圖考”、繡像。[Chinois-]

85.草木春秋演義五卷三十二回/[清]雲閒子集撰[清]樂山人編修

清積秀堂刻本。白口,單魚尾,半葉11行22字,四周單邊。内封頁題“雲閒子演義/繡像草木春秋/積秀堂梓”。雲閒子自序。前附“引首”、繡像。[Chinois]

86.繡像東西晉演義/[明]秼陵陳氏尺蠖齋評釋

清福文堂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2行24字,四周單邊。前有序文及繡像。内封面題“秼陵陳氏尺蠖齋評”。内刊“繡谷周氏文光堂梓校”。前附“西晉紀元傳”。

子目:新鍥重訂出像評釋通俗演義東晉傳八卷;新鍥重訂出像評釋通俗演義西晉傳四卷。[Chinois-]

87.紅樓夢一百二十回

清嘉慶辛未()東觀閣重刻本。畬堂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2字,四周單邊。程偉元序。清乾隆辛亥()高鶚叙。内封面題“新增批評繡像紅樓夢”。附繡像。[Chinois-]

88.紅樓復夢一百回/[清]陳少海著[清]陳詩雯校訂

清嘉慶乙丑()刻本。本衙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22字,左右雙邊。清嘉慶己未()陳詩雯序。清嘉慶四年()紅樓復夢人陳少海自序。附圖。卷端題“紅香閣小和山樵南楊氏編輯/款月樓武陵女史月文氏校訂”。[Chinois-]

89.續紅樓夢四十回/[清]海圃主人撰

清嘉慶十年()尚友堂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20字,四周單邊。清嘉慶十年海圃主人弁言。内封面題“續紅樓夢新編”。[Chinois-]

90.綺樓重夢四十八回/[清]蘭皋居士著

清嘉慶丙子()文會堂刻本。白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8行20字,四周單邊。清嘉慶乙丑()叙。[Chinois-]

按:王蘭阯,號蘭皋居士、蘭皋主人,杭州人。主要活動在乾隆、嘉慶年間。

91.嶺南逸史十卷二十八回/[清]花溪逸士編次[清]醉園狂客點評

清嘉慶十七年()合德堂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3字,四周單邊。内封頁題“嘉慶十七年鐫/張西園先生鑒定/繡像嶺南逸史/合德堂梓”。乾隆甲寅()西園老人序。前附“凡例”。[Chinois]

按:花溪逸士,即清乾隆、嘉慶年間嘉應州(今廣東梅縣一帶)人黄岩,字耐庵,一字峻壽。[14]

92.繡戈袍真本八卷四十二回/[清]隨園主人著[清]曾放翁校正

清道光咸豐年間福文堂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0字,左右雙邊。附圖。前有序文。内封面題“大明奇書/繡戈袍全傳/内附鬥寶鷄/福文堂梓”。[Chinois]

按:袁枚(~),字子才,號簡齋,又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今杭州)人。[15]

93.新鐫全像通俗演義隋煬帝艶史八卷四十回/[明]齊東野人編演[明]不經先生批評

清刻本。白口,單魚尾,半葉10行22字,小字雙行,四周單邊。咲痴子序於咄咄居。内封面題“繪像艷史”。前附隋艶史爵里姓氏、凡例、繡像。[Chinois-]

94.蟫史二十卷

清刻本。庭樓朱氏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20字,左右雙邊。前有繡像。内刊“磊砢山房原本”。小停道人序。杜陵男子序。[Chinois-]

95.增訂精忠演義説岳全傳三卷八十回/[清]錢彩編次

清嘉慶辛酉()福文堂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2行21字,四周單邊。版心刻“福文堂”。甲子金豐序。[Chinois-]

96.新史奇觀演義全傳二十二回/[清]蓬蒿子編

清嘉慶癸亥()集古居刻本。白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20字,四周單邊。前有申江居士序。[Chinois-]

97.蜃樓志二十四回/[清]庚嶺勞人説[清]禺山老人編

清嘉慶九年()刻本。本衙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5字,左右雙邊。羅浮居士序。卷末刊“虞山衡峻天刻”。[Chinois]

98.常言道四卷十六回/[清]落魄道人編

清嘉慶甲戌()刻本。本坊藏版。白口,單魚尾,半葉8行20字。四周單邊。清嘉慶甲子()西土痴人序。[Chinois]

99.新刻粉粧(裝)樓傳記十二卷八十回

清嘉慶十一年()刻本。老會賢堂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20字,左右雙邊。序文、目録頁下書口刊“藜光閣”。附繡像。内封頁題“嘉慶十一年新鐫/續説唐志傳/繡像粉粧樓全傳”。嘉慶十年竹溪山人序。[Chinois-]

按:卷端或刊“新刻粉裝樓傳記”。

.第八才子書白圭志四卷首一卷十六回/[清]崔象川輯

清嘉慶丁卯()永安堂刻本。黑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8行16字,左右雙邊。晴川居士序。内封面題“紀曉嵐評第十才子/繡像白圭全傳”。前附繡像。[Chinois]

.警富新書六卷四十回/[清]安和先生著

清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1行21字,小字雙行,左右雙邊。清嘉慶己巳()敏齋居士序。内封面題“添説八命全傳/一捧雪驚世新書”。[Chinois]

.希夷夢四十卷

清嘉慶十四年刻本。本堂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20字,左右雙邊。内封面題“繡像希夷夢”。前有叙文。附插圖。[Chinois-]

.雙鳳奇緣傳八卷八十回

清嘉慶丙子()兆敬堂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0字,左右雙邊。版心刻“兆敬堂”。清嘉慶十四年()雪樵主人序。内封面題“説漢奇書/繡像雙鳳奇緣昭君傳”。附圖。[Chinois-]

.四遊記[16]

(1)新刊八仙出處東遊記二卷四十五回/[明]吴元泰著[明]凌雲龍校

清刻本。福文堂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2行20字,四周單邊。清嘉慶十六年()明軒主人序。附插圖。内封面題“東遊八仙全傳”。

(2)西遊記傳四卷四十一回/[明]楊至和補[明]趙硽真校

清聚古齋刻本。福文堂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2行20字,四周單邊。内封面題“西遊唐三藏出身傳”。附圖。

(3)南遊志傳四卷/[明]余象斗編

清書林聖德堂仕弘李氏刻本。福文堂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2行20字,四周單邊。内封面題“南遊華光志傳”。附圖。

(4)新刊北方真武祖師玄天上帝出身全傳四卷二十四回/[明]余象斗編

清書林正祖聖秀堂刻本。福文堂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2行20字,四周單邊。内封面題“北遊記玄帝出身傳”。附圖。[Chinois]

.後續大宋楊家將文武曲星包公狄青初傳十四卷六十八回

清嘉慶十九年()長慶堂刻本。白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0字,四周單邊。前附繡像。清嘉慶戊辰()李雨堂序。内封面題“嘉慶十九年繡像/萬花樓楊包狄演義/長慶堂藏板/内附楊家將五虎解征衣後續南北宋包公審郭槐”。卷端刊“吴西瑞雲齋原本/羊城長慶堂新梓”。

[Chinois-]

.聽月樓二十回

清嘉慶乙亥()忠恕堂刻本。白口,單魚尾,半葉8行18字,左右雙邊。清嘉慶壬申()序。[Chinois]

.新鐫繡像後宋慈雲太子逃難走國全傳八卷三十五回

清嘉慶乙亥()福文堂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0字,左右雙邊。封面題“繡像後宋慈雲走國全傳/後續五虎將平南/内附善善國興師”。前有叙文。附圖。[Chinois-]

.飛龍傳六十回

清嘉慶乙亥()兆敬堂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0字,四周單邊。清嘉慶二十年()吴璿序,杭世駿序。内封面題“後續殘唐五代/説宋飛龍全傳”。附圖。[Chinois-]

.飛砣全傳四卷三十二回

清嘉慶丁丑()一笑軒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22字,四周單邊。附繡像。内封頁題“嘉慶丁丑孟夏/繡像飛砣全傳/一笑軒刊板”。嘉慶丁丑()一笑翁序。[Chinois]

.駐春園小史六卷二十四回/[清]吴航野客編次[清]水箬散人評閲

清嘉慶丁丑()福文堂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1行22字,四周單邊。内封頁題“嘉慶丁丑年鐫/福文堂梓行/水箬散人評點”。[Chinois]

.精繡通俗全像梁武帝西來演義(一)四十回/[清]天花藏主人新編

清嘉慶己卯()抱青閣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1字,左右雙邊。前有叙文。内封面題“梁武帝全傳繡像西來演義”。附繡像。[Chinois-]

.精繡通俗全像梁武帝西來演義(二)四十回/[清]天花藏主人新編

清嘉慶己卯()抱青閣刻本。版本與第(一)種同。[Chinois-]

.繡像清風閘全傳四卷三十二回

清道光元年()華軒齋刻本。白口,單魚尾,半葉9行20字,左右雙邊。清嘉慶己卯()梅溪主人叙。附圖。[Chinois]

.争春園全傳四十八回

清道光五年()刻本。大經堂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8行18字,四周單邊。内封面題“道光五年新鐫/繡像争春園傳/内附鐵球山招贅”。己卯年寄生氏叙。[Chinois-]

.情夢柝七卷二十回/[清]蕙水安陽酒民著[清]西山灌菊散人評

清道光壬午()六經堂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0字,四周單邊。[Chinois]

.續英烈傳五卷三十四回/[明]空谷老人編次

清六宜堂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21字,左右雙邊。秦淮墨客序。内封面題“繡像永樂定鼎全誌”。[Chinois]

.新鋟後續五虎平南繡像狄青演義六卷四十二回

清道光丁亥()禪山福文堂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0字,四周單邊。版心刻“福文堂”。内封面題“繡像五虎平南後傳/内附楊文廣掛帥”。附繡像。[Chinois]

.鏡花緣一百回

清道光十二年()刻本。芥子園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0字,左右雙邊,天頭鎸評。内封面題“繡像鏡花緣”。封面背頁題“順德麥大鵬摶雲子書贊,四會謝葉梅靈山氏畫像,道光十二年壬辰歲次春,王新摹”。許喬林序。洪棣元序。清道光十年謝葉梅摹像並序。前附繡像、題詞。[Chinois-]

.英雲夢傳八卷/[清]震澤九容樓主人松雲氏撰[清]掃花頭陀剩齋氏評[清]嵩山樵子梅村氏較

清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1行22字,左右雙邊(間有四周雙邊)。前有弁言。内封面題“震澤松雲氏評/英雲夢傳”。内刊“松雲弟良才友雲氏鐫,尋秋色玄墓贈金”。[Chinois]

.新鐫繡像小説吴江雪二十四回/[清]佩蘅子著

清東吴赤緑山房刻本。白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8行22字,四周雙邊。首葉殘損。清道光乙巳()顧石城序,佩蘅子自序。封面題“蘅香草堂編著”。[Chinois]

按:鄭振鐸推測佩蘅子與顧石城係一人。[17]

.玉樓春四卷二十四回/[清]白雲道人編輯[清]無緣居士點評

清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1行23字,四周單邊。内封頁題“晚翠堂批訂”。板面漫漶。[Chinois]

.醒風流奇傳二十回/[清]鶴市道人編次

清刻本。白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20字,四周單邊。附圖。多有抄配。板有漫漶。[Chinois]

.新鐫古本批評三世報隔簾花影四十八回

清刻本。本衙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1行24字,四周單邊。四橋居士原序。封面題“古本三世報/隔簾花影”。板面漫漶。[Chinois]

.新鐫繡像小説蘇菴二集歸蓮夢十二回/蘇菴主人編次

明末刊後印本。本衙藏版。白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8行20字,四周單邊。蘇菴自序。[Chinois]

按:鄭振鐸以爲該本爲明刊本,譚正璧認爲此小説應作于雍正、乾隆之前,或竟作于明末。[18]《中國古代小説總目白話卷》作清初刊本。[19]

.新刻異説緑牡丹六十四回

清刻本。白口,單魚尾,半葉9行19字,四周單邊。前有原序、序文、繡像。卷端或刊“新刻緑牡丹傳”。[Chinois]

.檮杌閑評五十卷首一卷五十回

清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20字,左右雙邊。附插圖。板有漫漶。[Chinois-]

.新鐫才美巧相逢宛如約四卷十六回/[清]惜花主人批評

清醉月山居刻本。白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11行26字,四周單邊。封面題名“宛如約/惜花主人批評”。[Chinois]

.新編繡像畫圖緣小傳十六回

清刻本。本衙藏板。白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8行20字,四周單邊。内封頁題“精刊古本/畫圖緣傳”。目録題“新鐫評點畫圖緣小傳”。[Chinois]

.鐵花仙史二十六回/[清]雲封山人編次[清]一嘯居士評點

清刻本。恒謙堂藏板。黑口,無魚尾,半葉8行17字,左右雙邊。三江釣叟序。内封面題“繡像銕花仙史”。附圖。[Chinois-]

.醒世恒言四十卷/[明]可一居士評[明]墨浪主人較

明末刻本。白口,單魚尾,半葉10行20字,四周單邊,天頭鎸評(被裁)。明天啓丁卯()可一居士叙。[Chinois-]

按:可一居士當爲馮夢龍。[20]

.覺世名言(一)/[明]覺世稗官編次[明]睡鄉祭酒批評

明刻本。殘本,存第九種至第十二種。白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19字,四周單邊,天頭鎸評。[Chinois]

按:又名《十二樓》,第十一種與第十二種順序乙倒。另,覺世稗官,即李漁(~),字笠鴻,號笠翁,别署新亭樵客、隨庵主人。浙江蘭溪人。睡鄉祭酒,即杜濬(~),原名詔先,字于皇,一字逢源,號茶村,又號黄民、西止、半翁等,曾署鍾離濬水,湖北黄岡人。[21]

.覺世名言(二)十二卷/[明]覺世稗官編次[明]睡鄉祭酒批評

清原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20字,四周單邊。清順治戊戌()鍾離濬水序。内封面題“醒世恒言十二樓”。板有漫漶。[Chinois]

.覺世雅言

明刻本。殘本,存卷一至卷五。白口,無魚尾,半葉10行20字,四周單邊。天頭鎸評。緑天館主人序。[Chinois]

.拍案驚奇(一)十八卷三十六篇/[明]即空觀主人編次

清刻本。同人堂藏板。姑蘇原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2行25字,四周單邊。即空觀主人序。[Chinois-]

按:即空觀主人,即凌濛初(0~),字玄房,號初成,又一名凌波,號遐序。[22]

.拍案驚奇(二)

刻本。殘本,存卷十九至卷二十一。白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0字,四周單邊。[Chinois]

.二刻拍案驚奇三十四卷三十四篇/[明]即空觀主人編次

刻本。本衙藏板。白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0字,四周單邊。附插圖三十四幅。明崇禎己卯()即空觀主人小引。内封面題“拍案驚奇二集”。鈐“本衙藏板”等二枚印。[Chinois-]

.今古奇觀(一)四十卷/[明]墨憨齋手定[明]抱甕老人訂定

明吴郡寶翰樓刻本。白口,單魚尾,半葉10行20字,左右雙邊。天頭有批注。姑蘇笑花主人叙。封面題“喻世明言二刻/墨憨齋手定/今古奇觀”。附插圖。鈐“不學不知其善”朱印。[Chinois-]

.今古奇觀(二)四十卷/[明]墨憨齋手定

清刻本。福文堂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1行25字,四周單邊。附繡像。内封頁題“墨憨齋手定/繡像今古奇觀”。姑蘇笑花主人序。[Chinois-]

按:目録頁、正文頁下書口間刊“芥子園”。

.快心編三集五卷十回/[清]天花才子編輯[清]四橋居士評點

清刻本。課花書屋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2字,左右雙邊。内封頁題“醒世奇觀/新鐫快心編全傳/四橋居士評點/課花書屋藏板”。前有凡例。[Chinois-]

.批點聊齋志異十六卷/[清]蒲松齡著[清]王士正評[清]何守奇批點

清刻本。一經堂藏板。黑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21字,左右雙邊。版心刻“知不足齋原本”。清嘉慶二十一年()何守奇序。清乾隆三十年()余集序。紫霞道人高珩序。唐夢賚序。清乾隆丙戌()趙起杲弁言。清康熙己未()柳泉居士自志。清乾隆五年()孫立惪跋。前附“小傳”、例言、題詞。[Chinois-]

.續聊齋志異二十卷

清嘉慶七年()刻本。自怡草堂藏。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20字,左右雙邊。姬金麟序。[Chinois-]

.諧鐸十二卷/[清]沈起鳳著

清乾隆壬子()刻本。本衙藏板。黑口,無魚尾,半葉9行20字,左右雙邊。内封頁題“乾隆壬子孟夏新鐫”。乾隆辛亥()殷傑序。[Chinois]

.廣新聞八卷/[清]無悶居士編[清]劚雲山人等校

清刻本。紫文堂藏版。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8行18字,四周單邊。乾隆壬子()拈花侍者序。前附題詞。[Chinois]

.娱目醒心十六卷/[清]玉山草亭老人編次[清]茸城自怡軒主人評

清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20字,左右雙邊。清乾隆五十七年()自怡軒主人序。[Chinois]

.耳食録十二卷/[清]樂鈞著

清乾隆壬子()刻本。夢花樓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8行17字,四周雙邊。乾隆壬子東鄉吴嵩梁蘭雪序。卷端題“撫州樂官譜蓮裳”。[Chinois]

.靄樓逸志六卷/[清]歐蘇撰[清]劉文焯抄

清道光三年()刻本。佛山會文堂藏板。白口,無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21字,左右雙邊。清乾隆五十九年()歐蘇自叙。[Chinois]

.靄樓賸覽四卷/[清]歐蘇撰[清]劉文焯抄

清嘉慶五年()刻本。敬業唐藏板。白口,單魚尾,半葉9行21字,左右雙邊。清嘉慶二年()歐蘇序。[Chinois]

.剪燈閑話(一)四卷/[清]隨園主人編

清嘉慶癸酉()刻本。本衙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8行20字,左右雙邊。清嘉慶壬申()吴嘉德序。内封面題“翻刻必究”。[Chinois]

.剪燈閑話(二)四卷/[清]隨園主人編

版本與第(一)種同。[Chinois]

.豆棚閒話十二則/[清]艾衲居士原本[清]百懶道人重訂

清嘉慶戊午()寶寧堂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0行25字,四周單邊。内封頁題“嘉慶戊午年春鐫/艾衲居士原本/寶寧堂梓”。[Chinois]

.新編雷峰塔奇傳(一)五卷/[清]玉花堂主人校訂

清嘉慶十一年()刻本。姑蘇原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17字,四周單邊。清嘉慶十一年吴炳序。封面題“新本白蛇精記/雷峰塔”。附圖。[Chinois]

.新編雷峰塔奇傳(二)五卷/[清]玉花堂主人校訂

清刻本。依姑蘇原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8行17字,四周单边。清嘉慶十一年吴炳文序。附插圖。[Chinois]

.新評龍圖神斷公案十卷

清嘉慶丙子()一經堂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1行24字,左右雙邊。陶烺元序。内封面題“繡像龍圖公案”。附圖。[Chinois]

.順德馮駙馬在安南征勝寶樂番賊故事一頁

清刻本。無板框,22行25字。[Chinois]

按:另有一頁,内容、版本同。

.貪歡報(一)八卷二十四回/[明]西湖漁隱主人編

清聯經堂翻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四周單邊,半葉12行26字。版心刻“聯經堂”。内封面題“今古奇觀書/貪歡報/西湖漁隱主人編/新鐫繪像/歡喜冤家”。西湖漁隱撰歡喜冤家叙。附繡像。[Chinois]

.貪歡報(二)八卷二十四回/[明]西湖漁隱主人編

清敬業堂翻刻本。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12行26字,四周單邊。版心刻“聯經堂”。内封面題“今古奇觀書/貪歡報/西湖漁隱主人編/新鐫繪像/歡喜冤家”。西湖漁隱撰歡喜冤家叙。[Chinois]

.醉醒石十五回/[明]東魯古狂生編輯

清刻本。翰海樓藏板。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9行19字,四周單邊。前附題辭。目録題“新鐫繡像醉醒石小説”。[Chinois-]

.陳多壽生死夫妻一册

抄本。殘本。素白紙抄寫,無板框,半葉5行16字。[Chinois]

按:《陳多壽生死夫妻》出自《醒世恒言》第九卷。然該本並没有《醒世恒言》卷六“陳多壽生死夫妻”中前面“入話”部分,直接從故事正文開始,且故事未抄完整。

法國國家圖書館寫本部閱覽室

注釋

[1]古恒目録索書號自Chinois1至Chinois,每洋裝一册冠以一個書號,即一部文獻或對應一個書號或多個書號。

[2]以上中文譯名參考鄭振鐸《巴黎國家圖書館中之中國小説與戲曲》,《鄭振鐸文集》第六卷,人民文學出版社,,第~頁。

[3]《鄭振鐸文集》第六卷,人民文學出版社,,第~頁。

[4]劉修業:《古典小説戲曲叢考》,作家出版社,。

[5]該本作“嘆”,另有别本作“歎”,筆者皆依照原文著録,後文同。

[6]龔方緯:《清民兩代金石書畫史》(上),宗瑞冰整理,鳳凰出版社,,第,頁。

[7]鄭振鐸:《巴黎國家圖書館中之中國小説與戲曲》,《鄭振鐸文集》第六卷,人民文學出版社,,第頁。

[8]譚正璧、譚尋:《古本稀見小説彙考》,上海古籍出版社,,第頁。

[9]譚正璧、譚尋:《古本稀見小説彙考》,上海古籍出版社,,第頁。

[10]劉雪蓮:《天花藏主人爲嘉興秀水張匀考辨》,《古籍整理研究學刊》年第4期。

[11]鄭振鐸:《巴黎國家圖書館中之中國小説與戲曲》,《鄭振鐸文集》第六卷,人民文學出版社,,第頁。

[12]譚正璧、譚尋:《古本稀見小説彙考》,上海古籍出版社,,第頁。

[13]譚正璧、譚尋:《古本稀見小説彙考》,上海古籍出版社,,第~頁。

[14]政協廣東省委員會辦公廳等編:《嶺南中醫藥名家》,廣東科技出版社,,第88頁。

[15]湯克勤主編:《古文鑒賞辭典》,崇文書局,,第頁。

[16]此爲法圖自擬書名。

[17]譚正璧、譚尋:《古本稀見小説彙考》,上海古籍出版社,,第頁。

[18]譚正璧、譚尋:《古本稀見小説彙考》,上海古籍出版社,,第頁。

[19]石昌渝主編:《中國古代小説總目白話卷》,山西教育出版社,,第91頁。

[20]楊曉東:《“可一居士”辨析》,《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年第2期。

[21]譚正璧、譚尋:《古本稀見小説彙考》,上海古籍出版社,,第頁。

[22]王輝斌:《明清戲著史論》,武漢大學出版社,,第頁。

按:本文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歐洲大陸所藏中國俗文學文獻的著録與研究”(17YJC751)、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派出項目“法國所藏中國俗文學文獻整理與研究”()相關成果。原載於《戲曲與俗文學研究》第八輯。

編輯:董詩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110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